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因为很多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所谓的察言观色对小孩子而言根本不管用, 他们只知道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至于说出这些话之后可能造成怎样的影响,他们并不关注,也不在意。
教孩子说话,自己却吃亏
为了教孩子早点学会说话,家长们一般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反复地说一句话,好让孩子跟着自己学会说。
于是有趣的一幕便发生了。

只见孩子爸爸抱着孩子,然后孩子妈妈为了让孩子学会喊妈妈,便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孩子妈:“妈妈~”
孩子:“爸~”
孩子妈:“妈~”
孩子:“诶~”
原本孩子妈妈只想教会孩子喊自己妈妈,可谁曾想却被孩子占了便宜,当即蹲下来笑得不行。
孩子眼中的不一样
孩子妈妈回家后,满脸不高兴。孩子看到妈妈的表情后,便关心地询问妈妈怎么了。
面对女儿的询问,妈妈告诉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女儿爸爸去接女儿放学的时候,一直盯着同学的妈妈看,这让她很生气。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的回应让她更加无语。我们来看母女俩之间的对话。

孩子妈:你说是同学妈妈好看,还是我好看?
孩子:你们两个不一样。
孩子妈:哪里不一样?
孩子:同学妈妈看着有点好看。
孩子妈:那我呢?
孩子:你看着有点好笑。
孩子妈:……

爸爸竟然成了邻居?
一天女儿询问妈妈有没有老公,妈妈倍感纳闷,便反问女儿自己怎么认为的。于是女儿便回应说没有。
对于女儿的回答,妈妈倍感意外,便紧跟着询问女儿为什么会这么想。结果女儿回复称:“我都没听到你叫老公。”

对此妈妈倍感无语,但也很好奇,在孩子眼中,女儿的爸爸究竟是怎样的身份。
于是就发生了下面这段有意思的对话。
孩子妈:你觉得爸爸是妈妈什么人呀?
孩子A:兄弟呀。
孩子B:不是吧,爸爸喝酒的时候都没叫妈妈跟他一起喝酒。
孩子A:那就是朋友了。
孩子B:怎么可能,妈妈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都说不会。
孩子A:那只能是邻居了。

再给我一颗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叮嘱孩子如果受到了别人的帮助或者馈赠,应当主动表示感谢。但有时候孩子忘记了,那么此时家长就会主动提醒。但是面对家长的提醒,孩子不一定能领会到家长的真实想法,于是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便发生了。
路人:小朋友给你一颗糖。
孩子妈:别人给你东西你该说什么呀?
孩子:叔叔,你还有吗?我妈妈也想要。

爸爸成老公?
家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孩子说一些好听的话,便会通过美食进行诱惑。只是有时候家长也没想到孩子的脑回路会那么清奇,真的是深切感受到什么是童言无忌。
孩子爸:想不想吃冰淇淋?
孩子:想吃。
孩子爸:说句好听的。
孩子:老公~
孩子爸:啥?
孩子:老公。
孩子爸:赏你的~

孩子的话可把孩子爸高兴坏了,但在一旁的孩子妈妈却哭出了声,虽然知道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但自己的老公就这么“被抢了”,心里还是有些不高兴。
给爸爸一个“惊喜”
放开三胎政策后,很多家庭有了多个孩子。但也有一些家庭仍然只有一个孩子。于是那些“独苗”就开始羡慕班级中有兄弟姐妹的同学,甚至想让自己的爸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只是年少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生孩子,于是一些让人无语的对话便发生了。
孩子:妈妈,我们同学家都是两个孩子。你就不能也跟我生个妹妹吗?
孩子妈:这事啊,等你爸回来了再说。得跟他商量商量。
孩子:你不是说你是咱家老大吗?这件事还要跟他商量。
孩子妈:那肯定的呀,这事必须他在家呀!
孩子:你不能趁他不在家生一个吗?这样还能给他个惊喜。

听到孩子的回复后,孩子妈妈倍感无语,如果孩子爸爸知道自己女儿的真实想法后,估计会被气得够呛。
写在最后
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场面,孩子们的童言无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的“润滑剂”,能够让家长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感到一丝温馨和欢乐。
另外,当孩子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之后,家长们应当及时告知孩子哪些不能说,以及为什么。不要一味地进行批评。毕竟小孩子刚开始也不懂,他们正是需要家长们的合理引导,才能知进退,明得失。
最后,问问大家,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让人哭笑不得的场面发生呢?欢迎分享交流。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