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句流行于莱阳的顺口溜,简单明了地表述了三个村的形象代言。
昌山、芦儿港、张家灌三个村均为照旺庄镇所辖。均为名村。
昌山鸡
昌山分东昌山、西昌山两个村,均为元未建村,因村中间有山名叫昌山而得名。
昌山这山,虽不大不高,但却很有名堂,西晋元康八年的莱阳古城-昌阳城就建在昌山之南,昌水以北,并因此而得名昌阳。
昌山的鸡出名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莱阳昌山鸡之所以出名,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昌山村养鸡历史悠久,昌山坐落在丘岭地带,五龙河围绕其间,河畔细沙绵绵,散养的山鸡获得了丰富的天然食物,因此昌山鸡远近闻名。
二是做法讲究,昌山鸡用莱阳另一种特产莱胡参来煲,清香美味,滋肾养心,具有很高的滋补疗效。
芦儿港的梨
芦儿港的梨就广为人知了。
芦儿港明初由王姓人从青州迁来建村,祖上奉都司王洁为先人,由此推测应为军户。
莱阳梨种植面积较大,以五龙河流域品质最好,以照旺庄镇为最优产品,但称得上是上品的还是芦儿港产的梨。
芦儿港是莱阳梨的正宗产地。
芦儿港梨好吃,芦儿港梨的故事也多。
芦儿港的老梨树王已经快500岁了。不但寿命最长,而且形状也好,五个主干似五龙腾飞,与五龙河、五龙村形成呼应,增添不少神秘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芦儿港村有片梨园被划为“特供片”,连续多年专门向中央供应莱阳梨。
现在不少人说莱阳梨不如以前好吃,其实那是没吃到正宗的莱阳梨,路边卖的梨与梨园摘的梨,口感上那是两种水果,就像你在莱阳吃哈密瓜与在新疆吃哈蜜瓜的口感一个样。
张家灌的秀才多其驴
莱阳明清时代,科举达到鼎盛时期,中了100多个进士,举人秀才更是多到数不胜数。
张家灌村始建于明初,原名小灌庄,清乾隆年间将地全部卖给杜家泊张氏一族迁来的张姓,更名张家灌。
张宏德为移居张家灌村的张姓第一代先祖。
张家灌张氏文星闪耀,得益于张宏德的儿子张允龄。
张允龄虽然不如叔伯兄弟张允捷、张允抡那样双双进士及第,只在顺治十八年得了个恩贡,但他对张家灌张氏一族贡献最大,这个贡献在于他创建了张氏宗塾,并建立了学田,族人得以免费入学。
至清末,宗塾拥有学田达上千亩,成为十里八乡最出名的学堂。张姓子弟自此学有所成,人才辈出。
传说有一年,村里一条胡同养了七头驴,而这一年胡同里的人家却考取了八个秀才,“张家灌的秀多其(于)驴”的说法遂流传开来。
另一个说法是,一次春耕时,张家灌村一块地里,扶犁的、撒种的、耢地的、牵驴的等一共5人,都是秀才,却只有一头驴。
据史料记载,张家灌村先后出过4个进士,5个举人,115名秀才。
孙延泂,明万历己未(1619)进士,
官至太仆寺少卿(明代掌管车舆牧马的官,正四品)。
张宏德,明天启乙丑(1625)进士,
官至肃宁县令(今河北境内)。
张 鑑,清康熙己丑(1709)进士,
官至嘉定知县(今上海境内)。
张文焻,清乾隆丁巳(1737)进士,
官至容县知县(今广西境内)。
此顺口溜还有多个版本。一说“昌山的鸡、隋(发)坊的梨,张家灌的秀才多其驴”,隋坊也是一个名村,为最早的茌梨种植村之一。这里的梨解放后也曾送到中央。

一说“照旺庄的鸭蛋昌山的鸡、大野头的樱桃芦儿港的梨”。都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莱阳最有名的土特产。大同小异。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