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样式雷图谈起
现藏国家图书馆的样式雷图样中,有一张编号为样101-7的《清夏斋》总平面图,其表现的是绮春园西北部清夏斋的平面格局。图中清夏斋工字殿西部有一处独立的小园,这里山水萦回,洲岛错落。园中部以小洲分隔为东西两处湖面。南侧以曲房(内室的意思)奥室(内室深宅)连缀围合,形成若干小空间,并有游廊连接到中部之小山之上。西北两面为土山围合。这里西北围墙的西部园界,已与东面的圆明园隔墙相望。
此图在近年已引起研究者的特别注意,有其特殊之处。细观该图,此园实为一处独立的小园林,空间排列有序。园中水源从东面清夏斋引入,东南设有水关。南墙外为开阔的西爽村。园中部山水咬合紧密,空间收放开合有度,亭榭尺度小巧,错落有致,显示了比较典型的清代中叶“乾隆风格”园林布局手法,但却与后来绮春园突出以大型殿堂构景的“嘉庆风格”有着较大差别。我们将之对比稍后年代的样101-1,除了延英论道,其他建筑便已不再出现。这显然是在一次改造后均被拆去了。
清夏斋 张宝成绘
由此图笔者提出第一个问题,该园成于何时?它是在哪个时期兴建的?笔者以为,样101-7图所表现的园林布局显然要早于绮春园的历史。它所表现的是绮春园的前身——春和园遗存于样式房图纸中的历史面貌。要了解个中原委,我们不妨先从春和园的历史变迁说起。
春和园的历史沿革
我们知道绮春园是最后并入圆明三园的,其前身可追溯到雍正时期,最早是怡亲王允祥的交辉园,其后园主为允祥之子弘晓。在乾隆中期转赐予乾隆帝的近臣傅恒和福隆安父子,改称春和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傅恒去世后缴进(指交上),才最后改称绮春园。乾隆中叶,傅恒和福隆安父子赐居于春和园时期,是绮春园历史变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但对傅恒时期春和园的历史面貌,直到今天学术界还是不甚了解。一般认为春和园作为赐园,规模是较小的。有人就认为:“乾隆时期的绮春园除宫门和正觉寺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建筑,只有一些小型的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如浩然亭、涵远斋、知乐轩、联晖楼、竹园、双寿寺、庄严法界、环秀城关等。
“乾隆皇帝甚至连一首描写绮春园的诗句也没有留下来。”这样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其实春和园虽为赐园,其规模绝非如上述观点所述那样简单。春和园已为今后的绮春园奠定了造园的基本格局。遗憾的是,春和园没有样式房图样留存下来。春和园在历史的烟云中已被彻底湮没了。学术界对春和园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点,今人要了解春和园的风貌,则必须从毕沅所写的《春和园纪游》组诗入手。
《春和园纪游诗》与春和园概貌
《春和园纪游诗》载于毕沅的《灵岩山馆诗集》卷十六。《春和园纪游诗》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是非常遗憾的。春和园是傅恒在海淀的赐园别墅,就在圆明园的东面今绮春园的位置。《春和园纪游诗》无疑成为今天解读春和园历史面貌的权威史料,对我们弄清绮春园的园林变迁有着重要意义。其史料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春和园纪游诗》一共24首,每一首前有序文。首先来判定其写作年代。毕沅的《灵岩山馆诗集》是由其门人陈燮编辑,按年份编纂而成。《春和园纪游诗》载于卷十六。在卷十五内,有《圣驾三次南巡恭纪乐府十章》。乾隆帝第三次南巡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所以《春和园纪游诗》的写作年代应该在乾隆二十七至二十八年(1762-1763)之间。毕沅的这一组诗的应制味道很浓,应是受傅恒邀请游览全园后的纪游之作。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判定傅恒是几时搬入春和园的,但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前后该园已经定型是毫无疑问的。
按照古人的习惯,一座园林在修建完工定型后,才会请文人作文写记,绘制园图。《春和园纪游诗》显然就是此类作品。毕沅将园中景物分列为二十四组景区,按顺序为:春和园,虹梁,萝月山房,绎堂,兰辉堂,小桃源,含碧轩,连云榭,玉池,和庆堂,环秀亭,征香亭,小蓬壶,鹤柴,双寿寺,荻浦,明善堂,涵远阁,花畦,丰乐庄,雪堂,槐市,水云榭,西爽村。
下面结合现有其他史料,对《春和园纪游诗》中所提及的园林建筑沿革,作一初步疏理。《春和园纪游诗》的第一首《春和园》开篇即云:“春和园今太保大学士忠勇公别墅也。公乔木世臣,椒风懿戚。图形冠于紫光,勋伐垂诸青史。”接着又写道“爰赐上囿一区,在海淀禁苑东偏,为休沐所。”这是为春和园第一首的序文。“太保大学士忠勇公”指的是傅恒,“海淀禁苑东偏”即圆明园之东面,园主和园林位置都无可质疑。
春和园
包括组诗中的春和园、虹梁、萝月山房、绎堂、兰辉堂。春和园的正堂,在园门之内,堂中悬赐额“春和园”三字,当为乾隆帝所书。傅恒字春和,这是春和园得名的原因。“东轩为宁静堂,后为怡情室。”从其整个范围位置推测应是今日绮春园宫殿区的前身。其西往后为另一院,有澄怀室、叶屿花潭、馆翠亭,形成一组院落,是夏日赏荷之佳处。其位置应是后来绮春园宫殿区后寝,即蔚藻堂与问月楼一带。
春和堂东院为致爽轩,推测即后来绮春园心镜轩及宫殿区东环河一带。在宁静堂东面另有一组并列的院落,名兰辉堂。“瑶林宿卫第,馆在宁静堂之东。”瑶林是傅恒的四子福康安的字,兰辉堂即是当时还是御前侍卫的福康安的住处。诗序中赞美福康安“职在兰绮,不忘在公之义”。
含碧轩,连云榭,玉池
这一区包括著名的分绿窗大殿、六音钟楼、存诚室、含碧轩、舞榭(即戏台)、连云书屋、课花所,是园主主要的起居游观之所。含碧轩和舞榭疑即后来的春泽斋建筑群。六音钟楼当是类似九洲自鸣钟楼为范本的建筑物。涵秋馆是嘉庆十年(1812)新建的,而位于其西侧的春泽斋和生冬室则是旧有建筑改易而成。
[图片]
圆明园摄影月赛获奖作品
[作者]
徐 卉 风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