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固醇因为药效显著,通常在短时间内就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过许多病人仍对使用类固醇有疑虑,觉得类固醇一定有副作用,但真的是如此吗?今天跟随#骨科医生#一同来看看吧~
类固醇有哪些副作用或影响?
类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变胖、月亮脸、青春痘、水牛肩、骨质疏松、皮肤变薄、容易感染等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和“剂量”、“使用时间长短”有关,剂量越高、使用时间越长,发生副作用的机率也会比较高。
1、变胖、影响脂肪分佈
刚开始吃类固醇,大部分的人会变得食慾增加,很容易飢饿,越饿吃越多,吃得多,又运动得少,自然就容易变胖。每天吃四颗类固醇,就有可能造成脂肪重新分佈,开始有脸变圆、水牛肩或身躯肥胖的现象出现。

类固醇
若是出现这些副作用也不用过度担心,这些现象通常会随着类固醇的用量减少、饮食控制,慢慢恢复正常。
2、水分、盐分堆积
一开始类固醇的用量若一天超过四颗,就可能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堆积而引起水肿,并不是类固醇伤肾的缘故,而是钠滞留作用所导致。
只要在服用期间避免吃高钠食物 ( 醃制、加工食物 ),就可减少水肿的发生率。
3、影响血糖
类固醇造成高血糖的原因为:当类固醇作用于胰脏,会导致过度的蛋白质分解,而蛋白质分解所释放的胺基酸,会透过肝脏转为葡萄糖。另一方面也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阻抗,多重原因之下就造成高血糖,不过这种副作用通常是在长期、过量使用类固醇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4、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不是每一个服用类固醇的病患都会造成骨质疏松症。一般而言,长期服用每天四颗以上的类固醇,而且要超过3-6个月以上,才比较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
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加钙质的摄取(如牛奶一杯约有300毫克的钙质、乳酪制品、小鱼干、排骨汤、菠菜、芝麻、大豆等)、补充维生素D(400 IU/天)、适当的负重运动(如散步或太极拳等)、避免长期卧床、戒除烟酒等,就可以减少骨质的流失。
5、提高感染风险
由于类固醇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长期下来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每天服用四颗以上类固醇的患者,会比较容易感染或引发口腔霉菌感染。
服用类固醇要注意哪些事?
1、按时吃药
建议于早晨服用,因为此时人体自然分泌的类固醇浓度较高,较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状况,也可以降低失眠的机率。
2、切勿自行停药
对于长期使用类固醇的患者,自行停药可能造成噁心、呕吐、食慾降低、头痛、发烧、嗜睡、肌肉或关节疼痛等戒断症状。
3、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自行增减药量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或是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即便症状控制得宜,也必须要有医师及药师的指示才能调整药量。
4、留意血糖变化

测血糖
因服用高剂量类固醇可能导致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须定期测量血糖病患,若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回诊请教医师。
5、避免盐分摄取过多
摄取过量的盐分容易引发水肿。
6、补充足够钙质

补充钙
摄取足够钙质可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7、注意清洁与卫生
服用类固醇可能提高感染风险,患者应做好伤口清洁、口腔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以降低感染的机会。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3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