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

“14天落盘,17天就出雏,我们提前准备好育雏室,出雏后就可以育雏了……”这些天,在位于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六连的新疆蛋鹌鹑养殖示范基地,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赵洁带领的鹌鹑养殖科技服务团队正在查看孵化机各项指标,再过一周,这批7万枚鹌鹑父母代种蛋出雏进入育雏期。从一枚小小的蛋到一只小小的鹌鹑,每个阶段都有专家团队全程监测跟踪。

去年初,师市科技局、石河子大学、三师畜牧兽医站技术骨干组建养禽科技服务团队,在五十三团金胡杨镇六连推广鹌鹑种蛋孵化技术、育雏技术、脱温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设鹌鹑繁育养殖示范基地,鼓励连队成立高翔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蛋鹌鹑从孵化到产蛋全程经历57天,一个产蛋期可产290—320枚鹌鹑蛋,鹌鹑养殖成为连队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

来自叶城县的热沙来提·吾斯曼是合作社第一批养殖员,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我来这里快5个月了,每个月拿3000元工资,我爸爸也在这里工作,我们两个人每个月有6000元收入。”热沙来提·吾斯曼告诉记者。

“我们养殖大棚实行承包制,由社员参与,鹌鹑养殖量可达到7万只左右,进入产蛋期一个大棚每月能有3万多元纯收入。”合作社生产总监高二高介绍说:“我们改造原有的大棚,合作社集资,前期投入200万元,目前合作社有已投入使用的养殖大棚一座,饲养4万只商品鹌鹑。一共改造5个大棚,包括大棚内部的设备、经营建设等全部要完善到位,今年7月所有养殖大棚商品鹌鹑都要满额。”

如今,高翔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11户群众参与到蛋鹌鹑养殖产业中。今年,合作社注册了宏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合作社为运营主体,目前申请相关知识产权等专利3项,拥有自主品牌“西域金雀”,合作社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我们准备再投资300万—500万元,进一步扩大鹌鹑养殖产业规模,预计年底能达到50万只的养殖规模。目前,合作社有11名成员,还有12户群众申请加入。预计用三到五年时间,发展100名养殖户。”六连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张鹏翔说。

截至目前,专家团队指导六连示范基地已完成孵化室、育雏舍及8000平方米的鹌鹑养殖场改造,其中一座养殖温棚已实现产出,今年到明年计划建设50个养殖大棚。

“我们的鹌鹑养殖要规模化,所以要充分带动职工群众,一个人至少养殖鹌鹑1万只才有好的经济效益。”赵洁表示,“从今年8月开始规模养殖后,要更加严格管理,做好疫病的预防,统一配料降低饲养成本,统一供鹌鹑苗,统一回收蛋品,然后进行加工。在科学技术、饲养管理等方面,我们团队一如既往地支持鹌鹑养殖产业发展,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直到产业化发展步入正轨。”

2021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校一院”在师市开展科技合作项目51项,经费投入3581万元,实施了“林下养鸡”“瓜菜高产高效种植”“鹌鹑规模养殖”“高强度地膜应用”等成果转化,兵团选派服务三师“三区”科技特派员176人,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57期。

借助好政策的东风,师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设立1亿元科技产业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工程,培育主导优势产业,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载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助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师融媒记者 李芸 崔显朝 塔依尔·艾力)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545044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