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这个职业,重在平时的积累——不管你是身处浪漫的土耳其,还是粗犷的非洲大陆;不管你是在艺术展里博览名家,还是在家里刷剧看电影,只要你用心去捕捉,都可以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又是设计师,今天我给大家精选推荐一些设计师必看的电影,这些电影无论从美学角度、形式感、色彩、画面感等方面,都称得上好作品,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看完后做设计灵感创意如泉涌,总监啧啧称赞、甲方连连点头,从此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1、《了不起的盖茨比》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以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为基调,深度还原了那个极尽奢华、纸醉金迷的梦幻黄金年代。
整部电影的建筑风格都非常有特点——它以严明的轮廓、几何的形体、阶梯状的造型、新材料的运用为基调,塑造着空间的韵律美和力量感。
主导如此视觉饕餮影片的设计指导,是欧洲大师级设计师Catherine Martin.


盖茨比的豪宅取景于澳洲的圣帕特里克神学院(St. Patrick’s Seminary),仅仅是搭建布景,就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例如盖茨比的卧室地毯,曲线的韵律感和规律感,和木色系的古朴配色,便是Catherine Martin的手笔,是新装饰风格的典型之作。

女主角黛西的豪宅设计则以纽约长岛上的Old Westbury花园为灵感,格鲁吉亚风格的建筑与盖茨比府邸的恢弘截然不同。

而其室内设计也更偏现代主义风格,奶油色和新装饰风格的碰撞,更加符合女主角黛西甜美活泼的性格设定。
正是有了如此美妙设计和独特风情,电影才如同一杯特调,有着无比给力的后劲儿。


2、《莫迪里阿尼》
意大利裔画家莫迪里亚尼在短暂的一生中都在与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抗争。
他的艺术作品不仅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还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

他生前唯一一幅击败毕加索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他深爱的女人。落拓不羁的莫迪里亚尼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他过着充斥着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
在一次写生课上,他遇上了生命中的挚爱珍妮,他邀请她做自己的模特,为珍妮创作了大量肖像作品。

但是在一幅准备参加画展与毕加索竞争的作品中,他留下了珍妮的眼睛没有画。他对珍妮解释说:当我了解你的心灵深处时,我将画你的眼睛。

他从珍妮身上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让他持续旺盛的创作激情。但是,他的艺术不能像毕加索那样被大众所认同,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染上难以痊愈的结核病。
就在他领取与珍妮的婚姻登记证时,遭遇了强盗,惨死在街头。

影片回顾了他落魄不羁地混迹在巴黎蒙马特高地画家圈子里,过着充斥酒精、大麻与女人的放荡生活。
影片中有不少让人值得回味的镜头,将莫迪里阿尼戏剧化的一生呈现得淋漓尽致。

3、《银翼杀手2049》
可能很多人对其1982年的前作《银翼杀手》更为熟悉。
《银翼杀手》不光作为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广为人知,这些年还被众多建筑圈和设计圈奉为研究城市意象的经典之作,后现代主义、粗野主义、苏联构成主义的建筑符号,你几乎都能从这部电影的场景中找到。

而作为《银翼杀手》的续作,《银翼杀手2049》在影片中的建筑以及场景的设计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部总成本花费上亿的续作电影,汇集了大量世界知名建筑师作品的风格,加上以其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被外媒赞美为“超越前作”“为数不多、真正能比原作更优秀的电影之一”的续集。

整部电影有着浓郁而典型的赛博朋克风格——高耸的建筑、脏乱的街道,阴暗潮湿的天气、闪烁的霓虹,真不愧为文学、艺术、设计界的新宠,到处散发着迷人魅力的艺术电影教科书。




设计师们在这部电影里,能看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粗野主义的肆意横行。这一场废墟美学的盛宴,足以激发起我们的创作灵感~
比如片中的大反派基地,灵感就来源一个最终没有修建的项目Barozzi Veiga博物馆。

电影中的条形窗走廊,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


除了实拍和特效CG,很多场景依靠微缩模型呈现。

新西兰的特效工作室Weta Workshop,耗时大半年制作了约38个巨型模型,当摄像机在林立的模型中穿梭,你会感到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可信~

4、《中国美》

这不是一部电影,这是纪录片。
该片云集了享誉全球、形态多元的中国经典艺术作品,讲述了名扬四海的中国艺术家们妙趣横生的创作故事。

《中国美》的主题很大,但内容却很细。设计、建筑、书画、戏曲、舞蹈、音乐等领域的著名艺术家一一现身,为你讲述何为中国美。

按照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中国美》带我们解读“天工”、“虚实”、“识途”、“梦回”、“东西”、“弘传”等方向,走进书法、香道、舞蹈、太极、传统戏曲、服装设计等美学领域。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全面的中国美“科普”。

装置艺术家徐冰、电影摄影李屏宾、笙演奏家吴彤、美术指导叶锦添、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杨式太极第六代传人叶泳湘……全球知名的中国艺术家悉数登场。

尽管纪录片里出现的都是大师,但整个纪录片不是沉闷、枯燥的风格。
艺术家们在坐车、散步、谈天时就轻轻松松聊出了《中国美》的答案。相信在你看完《中国美》之后,能体会到一场和大师的美学观点碰撞。
5、《极简主义:时机已到》

近几年,极简美学大行其道,但你是否好奇如果将极简主义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会是如何?
影片讲述了美国极简主义网站的两个创始人约书亚和瑞安的故事,约书亚曾经过着很多人心目中“美国梦”般的生活,别墅、豪车、浑身名牌、公司董事等等。

但他过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幸福,像很多人一样,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幸福感,直到母亲的离世让他重新思考物质对自己的意义,从而走向极简主义,然后引领了极简主义运动的浪潮。
此片信息密度并不大,但是片中讲述的时代背景以及极简主义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影响描述得鞭辟入里。

片名灵感来源于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名言“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并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以营造一种针对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紧迫感:现在就是减少浪费的时刻!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极简主义、极简设计风格来源、极简主义运动的发展,并践行极简主义生活,这部电影一定对你有帮助。

情趣用品,延时产品,各种都有,添加 微信:yztt15 备注:情趣!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1026.com/1562.html